Início » 打造我們的未來

打造我們的未來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早前發表聲明,批評記者接觸資訊來源時受到限制,嚴重損害澳門新聞自由(見本期第4-5頁),立法會議員林宇滔也有就相關問題提出質詢。作為傳媒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就此事表明立場。

古澤霖 Guilherme Rego*

我不能代表整個傳媒行業發表意見,也沒有這個權利。每份報刊,每位媒體從業員,只要願意,都有權談自己的經驗。近年來,作為個人,以及澳門葡英傳媒協會(AIPIM)的成員,我跟新聞局和其他公共部門開過一些會議,話題總是要求當局檢視媒體關係的一些做法。有些情況屢見不鮮:理應公開的資訊媒體要獲取並不容易;部門對時事的回應需時約兩週,而且問非所答;許多公共部門的新聞稿和回應記者時都缺乏透明度。

在回應傳協的聲明和《澳門平台》查詢時,新聞局指,在新聞報導方面,他們優先考慮「廣播媒體,刊期較頻密的平面媒體,以及通訊社,是國際慣常做法」。然而,他們所指的「刊期」僅指出版物印刷的週期性,完全忽略了《澳門平台》和其他媒體因應讀者日益透過網上閱讀新聞的需要,在每期出版外,亦每天在線上更新即時新聞,《澳門平台》更於網上有中、英、葡三語的新聞。除此之外,當局應該一視同仁地對待本地及國際媒體傳媒。當局回覆指「官方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絕大部份均會有現場直播,媒體也可全程掌握相關資訊」。然而,當記者不允許於現場採訪,就等於被剝奪了提問和接觸消息來源的機會。

我們願意與政府當局和業界的協會一道,共同反思澳門新聞業的狀況。

至於候任行政長官之前的競選活動,我們必須同樣指出,活動並沒有像傳媒預期的,也沒有像之前選舉慣例那樣做。在這次競選的所有活動中,只有幾家本地和國營媒體可重複發問,而我們都沒被給予機會提問。為了嘗試衝破這個障礙,我們向競選辦公室發了一系列問題,並希望與候選人進行專訪,但遭到婉拒。我還可以證實,外語媒體曾多次被拒絕或被阻撓採訪這些競選活動。澳門要成為通往世界的大門,就必須做得更好。

就新聞自由而言,必須指出的是,對報章施壓並非澳門所獨有。在世界各地,無論是公營或私營機構報章,所撰寫的新聞都會面對施壓。有人不同意我們處理某些議題的角度,並表達這種不滿是合理的,而我們不屈服於刪改內容的要求,也同樣是合理的。在這方面,我們必須指出,《澳門平台》從未因不遵守這些要求而承擔任何後果。

我們願意與政府當局和業界的協會一道,共同反思澳門新聞業的狀況。

*《平台媒體》執行總監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