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澳門特區獲得了獨特的名氣,在北京眼中也有了自己的角色」

「澳門特區獲得了獨特的名氣,在北京眼中也有了自己的角色」

Cátia Miriam Costa認為,澳門「已成為」中國實現「一國兩制」原則的「成功典範」,但制度在2049年後的延續性將取決於其在國際策略。對這位里斯本大學國際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來說,澳門仍然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匯點」,但作為中葡平台方面一直「力度不夠」。她認為,其中的原因包括作為平台需要「外交交流」,而葡萄牙尚未決定澳門在其外交政策中扮演甚麼角色

倪熙晨 Nelson Moura

4-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任內第三次訪問澳門。與他上次在2019年的訪問相比,中國面對怎樣的政治情況?
Cátia Miriam Costa – 無論對內還是對外,我們的情況不一樣了。在疫情和兩場持續的軍事衝突爆發之後,國際環境的可預測性降低,衝突增加,同時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

中國內部也面對新挑戰,例如保持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在消除極端貧窮之後,有必要創造一個有韌性的經濟體系,以應對更強的國際競爭,以及實現新絲綢之路和大灣區等重大項目,而澳門在這些項目中可以間接或直接地發揮作用。

作為一個服務出口地區,特別是在旅遊和娛樂領域,澳門特別容易受到中國對外關係變化的影響,且同時也會受到中國的經濟影響,因為澳門接待的大多數是來自內地的遊客。這些因素意味著習近平主席今次來澳,是在與2019年不同的環境下進行的。此外,香港經歷的所有動盪也反映在澳門的政治決策中。

隨著局勢的平息,澳門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因為它已經成為中國全面實現「一國兩制」的典範。如果你與中國內地的人交談,並讓他們比較兩個特區或他們現在喜歡去哪裡,他們往往會指出澳門是他們最喜歡的目的地。澳門特區獲得了獨特的名氣,在北京眼中也有了自己的角色。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C) and Chief Executive Sam Hou-fai arrive for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as part of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Macau’s handover from Portugal to China, in Macau on December 20, 2024. (Photo by Justin CHAN / POOL / AFP)

– 澳門回歸已25周年。1999年過去了這麼多年,您對今天的澳門特區有何看法?
C.M.C. – 對於來自國外的遊客來說,這裡的景觀變化最大。路氹金光大道和娛樂博彩業的影響已發展到難以想像的程度。但更多橋樑的興建,從基建方面改變了澳門特區與中國內地之間的連接,也影響了外間的看法。另一個不遑多讓的方面是人。澳門的人文風貌已經改變,來自中國內地的華人越來越多,而且在過去以廣東話為主的街道上也會聽到普通話。

當然,對居民來說變化更大,例如澳門特區逐步轉型、融入大灣區、獲得永久居留的新規定,以及未來的經濟多元化。然而,這些變化並沒有剝奪澳門的特殊性。

我仍然視澳門特區為一個擁有龐大文化和社會財富的地方,適合不同社群聚居,最重要的是,它是中西文化的卓越交匯點,也是南半球最廣泛使用的語言葡萄牙語,和北半球最廣泛使用的語言普通話之間的核心橋樑。

很明顯,(澳門)要成為一個平台,必須與中央政府有深入的了解,因為外交交流是平台職能的一部份。

– 你認為澳門特區能否擁有中央政府給予的平台地位?是否仍欠缺一些元素?
CMC – 澳門特區具有歷史、文化和社會地位,可以成為連接平台,特別是對葡語國家而言,但不僅限於此。拉丁美洲可能是另一個與澳門密切的地區,這不僅因為巴西是南美洲的一部分,還因為這些地區之間一直存在歷史聯繫,例如歷史上有一些中國人被賣到南美打工。

很明顯,要成為一個平台,必須與中央政府有深入的了解,因為外交交流是平台職能的一部分。一旦釐清了這部分,而澳門又參與重大的經濟項目,就會具備所有的條件,可以利用中葡論壇等澳門所擁有的機構,來確立自己的角色,而直到現在,這方面力度還是不夠。

– 葡人社群是否仍能為澳門和中國發揮重要作用?
C.M.C. – 儘管在數量上有所減少,但葡萄牙人社群仍展示出一定的多樣性,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有代表。我相信,如果一改澳葡時代的做法,讓我們能在私人項目中有所參與,這潛力是可以有所增加的。

很明顯,為了保持澳門的特色,我們既需要澳門土生葡人社群積極融入本地社會各個層面,也需要有葡人社群同樣

積極參與。這兩個社群的存在,證明了澳門仍然保持不同的特色,它們依然為這塊中國土地帶來豐富性。當然,這兩個社群,尤其是葡人社群,都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正處於適應階段。然而,我不認為這個角色已一點不剩,也不認為它不能被引導到新的領域。

我認為,除非證明對中國特別有利可圖,尤其是在國際知名度方面,否則(在2049年後)現在政治體制難以完全延續。

– 目前的政治體制是否有條件在2049年之後繼續存在?
C.M.C. – 根據中葡聯合聲明,澳門將逐步與中國內地的經濟和政治融合。澳門與中國內地的聯繫日益緊密,這不僅體現在新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也體現在便捷通道的開通上。人流的遷移、交通的便捷,尤其是在大灣區,必將更加改變城市的面貌。

然而,中國有可能會發現保持澳門某些特點是有利的,這些特點可能包括在政治治理框架內的更大自治權,也可能包括維持葡萄牙語教學作為區別元素。

我們很有興趣知道新一屆特區政府的計劃,以便了解澳門能在多大程度上向中央展示其獨特性。但是(……)我認為,除非證明對中國特別有利可圖,尤其是在國際知名度方面,否則現有政治體制難以完全延續。

葡萄牙尚未決定澳在其外交政策中扮演甚麼角色。

– 葡萄牙有在利用與澳門的歷史淵源,還是已遺忘了?
C.M.C. – 由於距離遙遠,而且很少葡萄牙人曾到過澳門,因此葡萄牙人對澳門的記憶十分模糊。與此同時,葡人也有一種民族歷史情懷,期望在澳門找到葡萄牙在亞洲的延伸。在現時的葡萄牙,澳門是一個不為人熟識的地方,而葡萄牙尚未決定澳門在其外交政策中扮演甚麼角色。由於葡萄牙和澳門之間的政治和社會距離,兩者聯繫並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很明顯,澳門融入大灣區可以喚起一些人對這個小地方的興趣和不同的看法,至少在葡萄牙商人中是這樣。然而,這亦需要理解澳門與葡語系國家淵源的政治觀。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