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中國設定5.5%增長目標 紓困到位是關鍵

中國設定5.5%增長目標 紓困到位是關鍵

路透社

新冠疫情仍在反复,俄烏戰事正酣,中國兩會如期召開。對於今年經濟增長目標5.5%左右的設定,與市場預期基本一致,但同時也頗具「挑戰性」,既體現了積極態度,又為亂局下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留下餘地。

根據路透社報導,專家們指出雖然2.8%左右的赤字率讓市場略感失望,但實際支出的規模卻不低,同時伴有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顯示穩經濟大盤助力企業抒困的政策力度在明顯加大。疫情以及地緣政治緊張使得經濟的不確定性明顯升高。 「今年中國經濟面臨外部複雜的環境,更加具有挑戰性,科技脫鉤的挑戰更大」,花旗私人銀行亞太經濟研究主管劉利剛表示。

一位財稅領域的政府官員對路透表示,今年在GDP基數比較大的情況下,赤字率安排2.8%左右仍然算比較高的。用「左右」一詞,表明赤字率在需要時還可提高1-2個百分點。 而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已經接近過去的「4萬億」規模,這部分專項債不計入財政赤字,但計入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所以,今年政府實際財政赤字還要大許多。 「總體看,今年財政政策力度還是比較大,目的是盡量減緩經濟的下行壓力,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寶貴的過渡空間」,他說。 此外,實行大規模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

這相當於對企業直接大規模減稅1.5萬億元,主要利好初創型、科創型企業,這又是一筆相當於「財政赤字」的刺激政策。 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亦在部長通道上稱,今年赤字率適當下調,是保持財政可持續的重要舉措,而今年財政支出強度不僅不會下降,而且比去年會有所提高。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也認為,儘管2.8%的赤字率略低於市場普遍預期,但是考慮到今年的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這樣大致測算下來,今年的廣義赤字率將達到7%左右,明顯高於去年偏緊縮的5.2%,還是邊際寬鬆的。與其他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轉移支付和紓困政策相配合,還是能夠起到支撐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他認為,今年宏觀調控的大思路除了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穩定,市場主體和就業面保持穩定外,還體現了可持續性,赤字率的確定體現了政策的穩定,強調財政的可持續性。

此外,在內部的三重壓力和外部的地緣政治緊張下,對能源、糧食、供應鏈安全需格外重視。 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目標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2022年將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3.65萬億元人民幣。 政府工作報告稱,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並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

穩經濟難度大

相較2021年初設定的6%以上目標,實際實現8.1%;今年中國設定5.5%的目標看似調降,但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疫情反复,對消費服務業影響仍大且戰事影響未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面臨新一輪漲勢,中國今年經濟穩大盤的難度隻大不小。 政府工作報告中2022年政府工作任務排第一的就是“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周六人大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稱,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14.4萬億元人民幣,一年淨增13萬億元。這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和韌性,以及市場主體活力和抗風險能力都很強。 他表示,儘管今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較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不少,但「今年5.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助力實體經濟,有政策更要能落地

在疫情反复的當下,中國要實現「六穩六保」,不僅需要政策發力靠前,更需要助企抒困的政策落實到位。在今年政府工作任務的排序中,穩經濟大盤位列第一,第二就是著力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完善減負紓困等政策,夯實經濟穩定運行、質量提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注重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增強創業帶動就業作用。財稅、金融等政策都要圍繞就業優先實施,加大對企業穩崗擴崗的支持力度。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看來,今年外部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同時疫情對消費尤其是服務業影響仍然可能較大,這更需要擴內需增加消費的政策落到實處。要實現預定的經濟目標還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 「去年下半年很多職能部門部門已經率先出台相關政策,體現出了政策發力靠前的精神,尤其是貨幣政策以及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邊際鬆動,一批重大項目提前部署,均有助於穩定經濟大盤。」張永軍稱。

前述財稅領域的官員稱,今年減稅降費政策將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風險化解的支持力度。對這些市場主體的保護有利於支持企業發展良好生態的形成。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同時也更加牽動就業穩定,這也將是政策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嚴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等特殊困難行業,前期已經出台了精準幫扶措施。 「實體經濟才是中國穩經濟大盤的重中之重,雖然已經出台了很多助困政策,但讓政策落地並見效,讓企業真正感受到政策幫扶紅利是關鍵。」該位官員稱。

Tags: 中國經濟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