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澳門本輪的疫情,涉及多名外籍人士,先是有尼泊爾籍的保安,現在有越南籍的勞工。有關這些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往往因他們使用小語種,而造成困難。
澳門的外勞多數以緬甸、越南、尼泊爾、菲律賓為主,他們在澳門有各自的社群,正常情況下生活不成問題。但面對疫情,若這些外勞不幸染病,衛生當局向他們解釋治療、了解行蹤等方面,的確存在困難。在澳門,能掌握這些語言的翻譯數量,又有多少?
不懂葡語、不懂中文,這些外勞可以接收資訊的媒介,就只有本地兩份英文日報及澳廣視的英文新聞。在澳廣視葡文頻道的Facebook專頁,在有關本地消息的英文新聞帖子中,經常有人使用越南語、菲律賓語留言,這也是他們接收澳門資訊的渠道。
然而,澳門對於這些小語種的人材政策,似乎有所忽略。近年政府經常推廣葡語教育,保送至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澳門學生,也是以修讀葡語、英語、日語、韓語為主,然而,這些大學均設有菲律賓語、越南語、緬甸語等課程,但未見有澳門學生修讀。
修讀這些小語種的出路較為狹窄,但實際上,社會是需要有相關的語言人才,以備不時之需,尤其是澳門擁有大量來自亞洲各地的勞工。
*《澳門平台》中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