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國際 北方針葉林:全球最大原始針葉林是如何邁入墳墓的

北方針葉林:全球最大原始針葉林是如何邁入墳墓的

因為全球污染的問題,令北方針葉林一帶的空氣變得污濁起來,令該地區作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儲存庫,因植被的光合作用受到影響,儲碳功能日益退化。

亞馬遜森林因其知名度,對其環境威脅的保護工程成為最廣為人知的環境議題之一,然而,其他森林卻沒有幸運地得到如亞馬遜森林一樣的重視和關注。事實上,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位於北半球的北部的亞北極地區的北方針葉林,又稱為寒溫帶針葉林或北部森林,亦同樣地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威脅,同樣可能對地球的未來造成嚴重的後果。

北方針葉林佔地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足足是亞馬遜森林的三倍,光是北方針葉林便佔上了全球森林覆蓋率的29%,其中主要由針葉植被(例如松樹等)組成。該森林橫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從阿拉斯加北部到日本,橫穿西伯利亞、加拿大、格陵蘭島、挪威、芬蘭、俄羅斯以及瑞典,也是全球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儲存庫。

過往科學家們認為,全球暖化可使如北方針葉林這種遍佈在亞北極地區的植被擴散到更寒冷的地區,有助於森林朝更北的地方開疆闢土。

然而,最近的一份在西班牙《國家報》引述的科學研究報告,當中展示了另一個更為嚴峻的現實:隨著地球污染的加劇,北極地區的空氣變得越來越渾濁,從而阻擋了陽光的透入,降低了森林的光合作用,成千上萬平方公里的北方森林已經枯萎死亡或步入瀕臨滅絕的階段,因為陽光不足,亦使森林難以繼續繁衍出新的植被。

一般這些極度寒冷地區溫度大部分時間都達到負50攝氏度,由於其惡劣的氣候條件,使得在那裏生活的生物群落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是處於「冬眠」的狀態,只有在夏季來臨時才再回復生機。人們以為氣候變化帶來的氣溫升高,將會加速北方森林向新土地的發展。然而,研究表明,事實剛好相反,北方針葉林自七十年代起,便一直在萎縮退化。

科學家指,在北方森林所覆蓋的區域以及其他偏遠地區的污染皆是人為造成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位於西伯利亞的心臟地帶的城市諾里爾斯克,地球上最北端的人類居住的地方,其周邊150公里半徑範圍內的數百棵枯樹以及數十棵活樹的年輪厚度和木材密度。
諾里爾斯克亦是世上最大的銅鎳鈀礦床,僅僅在2018年,當地的礦材開採和加工活動便排放了180萬噸的污染物質,其中98%為二氧化硫。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這些枯死的樹木中,這些重金屬和硫的含量異常高。另外,當地的土壤亦受嚴重污染,使得死掉樹木很難再繁衍萌發新芽。根據生態學領域的頂尖科學期刊《生態快報》上發表的數據顯示,樹木距離礦床越近,死亡率便越高,甚至達到100%。

這些污染排放物影響深遠:這使大氣變得污濁。大氣懸浮粒子導致霧霾的出現,阻擋或反射許多陽光照射入森林,中斷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循環。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的生態學教授柯爾迪亞諾夫(Alexander Kirdyanov)有份參與這次研究,他表示:「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溫度的升高卻無益於樹木的生長,某程度可歸咎於空氣污染所造成的結果。」諾里爾斯克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 西班牙《國家報》援引柯爾迪亞諾夫的話說:「在北方地區,已有不少地區已發現有這種現象。」

另一位參與該聯合研究的學者,是來自劍橋大學的烏爾夫本根(Ulf Büntgen)教授撰文表示:「事實上,北極已成為大氣懸浮微粒和污染物沉積的地方,不僅讓北極的土壤受到污染,其他較低緯度地區也一樣受到嚴重的影響。位在北方高寒地區的北方森林中,樹木植被正在飽受侵害。」烏爾夫本根教授認為,這個全球上最大的生物群落的加速退化,可能最終帶來與亞馬遜森林一樣嚴重的後果。

《國家報》訪問了西班牙森林學者勞爾桑切斯(Raúl Sánchez),證實了這方面的擔憂,同時亦撰文回顧分析了木材工業對生態造成的壓力,以及近年來在北極地區發生的火災事件。

學者認為,從中期來看,這將會加速全球暖化的發生:「這將會改變整個碳循環。北方森林難以擴張,使二氧化碳無法被吸存下來,針葉林大量死亡造成的結果是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將會更大。」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