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面臨防控疫情和重啟中國製造業的雙重挑戰。
2月18日,載有497名云南籍務工人員的D4856次列車準時抵達廣州南站,這是今年抵達廣東省的首趟外來工返程高鐵專列,返程人員大多是廣州、佛山地區的製造加工企業的員工。在中國製造業停擺近3週之後,中國政府正努力在防控疫情的同時,讓工人重返工作崗位,重啟「世界工廠」。
農曆新年之前,加劇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致使中國封閉有著1100萬人口的武漢市及其所在的湖北省的大部分地區,隨即全國各地皆採取限制人員流動政策以控制疫情蔓延。由於疫情是在春節期間爆發,而多數企業及工廠都在春節期間停工,數以萬計的農民工紛紛返回農村老家過年,因此在疫情第一階段,中國製造業並未受到正面衝擊。
然而,全球製造業中心接近兩週的停擺影響陸續顯現,甚至韓國現代汽車由於其中國工廠停工導致零部件斷供而不得不關閉其於韓國的7家工廠。中國很多的農村和城市隔離措施、道路及交通封鎖等限制人員流動的疫情防控措施,也同時限制了數以百萬計的工人返回工廠。因此在過去兩週以來,中國政府多次呼籲加強對回復經濟的活動的重視,中國商務部連續發文件提出支持外貿、外資、商貿流通和電子商務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等20條具體政策措施。
恢復生產,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工人回到工作崗位。為暢通復工渠道,全國多個製造業大省,包括廣東省在內,開始利用返崗專列、專車、專機等方式,來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安全抵達企業復工,此舉亦有效防範疫情傳播感染風險。
除了包車、專列接工人返崗之外,為了吸引更多的工人員回到工廠,中國各省、市、及地方,均出台不同的「搶人」措施。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廣東省珠海,於2月5日,率先發布「暖企十條」,給予中小企業用工補貼:至疫情解除後3個月內,企業新招用員工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每人500元標准給予企業招工補貼,每人可享受一次。每家企業最高補貼100萬元,適用全市所有企業。
橫琴新區、各區(經濟功能區)也結合當地實際陸續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幫助企業共渡難關,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其中橫琴新區除了鼓勵企業採取包車、專列等方式接回建築工人之外,還按返崗人數給予企業最高每人600元的複工補貼之外。珠海金灣區則規定,在疫情防控期間新招用員工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將按每人1000元一次性補貼。甚至若中介機構介紹10人或以上的工人入職,也會獲得每人300至500元中介補貼。
員工返回珠海後,存在的疫情防控風險也是懸在企業心中的一塊石頭。在這點上,金灣區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揮出了優勢。據悉,目前金灣區已有計劃,由政府出資為所有企業的外地返程和新到員工提供免費核酸檢測服務,消除企業後顧之憂。
工人問題解決了,工廠產能隨即逐步恢復。廣東省在2月2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道,截止到2月21日,廣東全省5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近4.2萬家,龍頭企業不僅復工順利,而且產能利用率也達到了較好水平。一位省政府官員介紹稱「比如華為美的格力等龍頭企業,華為產能利用率超過了九成,格力接近八成,美的超過了七成。」
「除了全力服務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外,廣東也在大力協調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復工復產。到2月20日,華為第一批57家核心供應商已經全部復工,第二批52家核心供應商有51家已經復工。中興21家供應商中有18家已經復工。美的169家供應商已經有149家復工。」
然而工廠復工只是中國所面臨的整個挑戰環節的第一步。截至發稿為止,全國各地大部分城市的餐飲企業仍未完全開放「堂食」,只限自取和外賣。自春節期間起便受到嚴重影響的餐飲行業及旅遊行業,至今未有回暖跡象。
在珠海市擁有數家店的當地知名餐飲品牌「小滿」的老闆表示,「一直沒有營業。店鋪的租金問題、是否應該裁員員工的問題等,所面臨的困難抉擇很多。」
在珠海及海南兩地各經營一間酒吧的塞拉利昂裔英國人Jonny則表示,疫情發生之後由於完全沒有生意,他已經關閉了在海南的酒吧餐廳並已遣散了當地的所有員工。海南島是中國第一大島,產業支柱是旅遊業。他表示:「海南那間完全沒有客人來,而開銷又高。這個決定很艱難,但必須。我現在正努力想辦法,希望可以把珠海的這一間保留下來。」
宋文娣 28.0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