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今年的香港區議會選舉順利舉行,過程充滿各種疑慮和驚喜。對於那些主要負責市政事務且在特別行政區的廣泛問題方面權力有限的議員來說,這只是一次選舉。然而,繼過去六個月的示威浪潮和衝突,今年的選舉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
在這次選舉活動前,存在三個主要疑問。第一個疑問是,選舉是否會舉行,社會普遍估計不會舉行,自10月1日以來,每日的街頭衝突令候選人的活動在焦點外;第二個疑問是,如果投票站附近發生騷亂和暴力行為,選舉是否會突然暫停或取消;第三個疑問是,公眾輿論是否會改變對示威的立場:從廣泛同情這場運動、譴責警察和追究政府責任,轉變為對交通和市民生活癱瘓的示威者不滿。
選舉結果也帶來三大驚喜。第一個驚喜是投票率:400萬選民中,投票率達71%,即300萬人投票,創下香港選舉史最高投票紀錄;第二個驚喜無疑是選舉結果,相對建制派而言,泛民主派取得壓倒性勝利,在18個區議會中佔多數,獲得約60%選票,這意味著他們有權選出每一選區的主席和副主席。400多名「黃絲」(泛民主派)區議會議員將在未來四年內影響社區發展;第三大驚喜是選民拒絕大多數建制派候選人,包括多年來一直擔任地區議員的一些候選人。的確,建制派的選票增加到120萬張,而另一方面,反對派則達到了170萬張。此外,許多政治素人都擊敗資深議員。唯一的解釋是,在經過六個月的無休止的衝突後,這次選舉變成一次事實上的公投,人們投票選擇是否支持政府、警察和建制派。
*何家騏為香港教育大學公共政策專家及助理教授
何家騏 29.1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