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以卵擊石

以卵擊石

隨著暴力和破壞升級,中國民眾對香港民主訴求的最初同情逐漸消失。隨著中國官方媒體將示威活動描述為反中國。

 

從田青的住宅望過去,香港新界就在遠處,但深圳居民並不計劃過去香港。這位剛生小孩的年輕女子表示:「政府保證不了我們的安全,有點害怕。」
自六月以來,香港的示威活動已影響香港經濟,特別是對旅遊業的影響。八月份,訪港人數下降近40%,是十多年來最大的跌幅。上星期,全聯旅遊業商會主席王平表示:「香港近90%的旅遊業從業者失去了工作或收入。」
袁慧在回到上海之前,已經在香港學習並工作八年,她也承認,目前不會選擇去一個警察經常被暴力對待和故意破壞支持共產黨的公司的城市。
南加州大學教授Tom Hollihan表示:「這場示威的目的,實質上是向內地人民傳達香港人認為的比他們更好。」
重慶「豬八戒基金」的高級投資經理段喆認為:「香港人就是排外,歧視內地人。」她稱,這種優越感在其他大都市也有,但是在香港,積壓的能量會被集中儲存和利用。
10月4日,一名來自中國內地的摩根大通銀行職員遭到示威者襲擊,輿論進一步轉變。田青感嘆道:「大家對於香港市民這樣的行為也是很憤怒。」
本月在內地的Tom Hollihan證實有關觀點。他是安納伯格傳播與新聞學院的教授,他認為:「中國人甚至可能會對民主的追求表示同情,他們希望對國家進行政治自由化,但我沒有與任何對香港示威者表示同情的人交談。」

老大哥

自我審查制度使人們很難知道中國內地對香港的抗議活動怎麼看。許多人向本報記者表示,自己都不敢談論這樣一個敏感的話題,尤其是通過由國家機器控制的中國社交網絡。
這是在8月,深圳作家陳俊在微信上發布帖子而被捕。他在微信(相當於中國版Facebook)表示參加香港的示威活動。袁慧表示:「即使我的父母說在互聯網上尋找某些信息也是很危險的。」
儘管如此,許多中國網友還是(總是暫時的)發現規避審查制度的方法,並表示支持。他們用「東方之珠」一詞,這是港英時代的香港暱稱,這也是一首歌的名字。與YouTube類似的中文平台網易云音樂的數十名用戶,在羅大佑的歌曲留言「加油!」。
對示威活動的親民主性質的最初支持逐漸減弱,這不僅是由於審查制度的收緊,還因為暴力行為增加。這裡面仍然有別的理解。田青表示:「我個人記得應該是對社會的失望吧。物價高、經濟不景氣、工作難、壓力大而造成這麼多的年輕人做這樣的行為。」
袁慧表示:「我支持示威活動,因為他們也主張包括安全在內的基本人權。」她感到遺憾的是,自六月以來,香港警察一直以「各種理由」拘捕涉嫌示威者。她說,最終的結果就是雙方的暴力行為。
示威中的五大訴求,其中一個是普選權,以選出立法會成員和行政長官。《香港《基本法》對此有規定,但北京早在2014年,即所謂的「雨傘運動」時,就拒絕了這種可能性。
袁慧表示:「過去人們仍然認為『一國兩制』是成功的。但是老大哥沒有遵守諾言,現在人們缺乏信心。」

他們並不想了解

中國內地的一些人希望更好地了解示威活動的原因。成千上萬的人,在中國的社交網絡上分享香港學者梁啟智所寫的一系列文章,文章內容講關於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關係,儘管這類內容經常會被國家審查制度刪除。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試圖了解更多。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崑山杜克大學的學生表示:「我認為是彼此之間了解和理解都不夠深入的問題。我認為彼此都不了解,也不願意了解。內地人認為香港太小了,影響力也不大,沒必要去認識。」
袁慧表示,其實那些跨境居住的人來說,會對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更深入的了解。因為要了解這些信息,不僅需要VPN(虛擬私人網絡),VPN可以訪問被內地封鎖的網站,除此以外,還需要用「大量精力來搜索和分析此類信息」。因此,大多數中國人只能用內地媒體接觸此類信息。內地媒體對香港示威活動的報導,袁慧認為,這些都是宣傳。
八月,一名示威者右眼嚴重受傷。據香港傳媒報導,示威者被警察發射的布袋彈擊中。中央電視台則表示,這名年輕女子是被其他示威者打傷的,更說示威者收錢。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周保松發表文章,指控中國官方媒體利用虛假信息操縱中國內地輿論。
Tom Hollihan表示,儘管示威者在「西方媒體上越來越顯示出某些暴力行為」,但與中國媒體的報導卻截然不同。這位政治傳播和媒體外交專家解釋說:「內地的人們不斷聽到經過修改的信息,告訴大家這些[香港抗議者]是港獨人士。」
另一方面,袁慧認為,國際輿論過於依賴她在Facebook上讀到的有關香港示威活動的內容。她表示:「Facebook其實也受到美國政府的操縱,背後有很多資金支持。」

燈神

抗議開始四個月後,看不到盡頭。但是袁慧認為,就像雨傘運動一樣,民主運動最終將失去動力。這位年輕女孩感嘆:「示威活動是由普通人支撐的,背後沒有強大的力量。」儘管中國共產黨已經指責包括美國、英國和台灣在內的「外部勢力」支持抗議活動。
但是, Tom Hollihan擔心,圍繞香港示威活動所引起的輿論,將對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關係產生長期影響。他表示:「一旦對國家產生這種懷疑和敵意,就很難將精靈重新放回燈裡。」
崑山杜克大學的學生還擔心,塵埃落定後,抗議的唯一結果就是會「進一步撕裂雙方感情。使各方更加對立。」

 

賈永聰 25.10.2019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