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整的影響是負面 的,尤其是安哥拉和奈及利亞,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
安哥拉和奈及利亞是受中國經濟增速放 緩影響較大的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下調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估計和 預測,該地區原材料出口國將受燃料需求 和中國市場需求減少的影響。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周在秘魯 首都利馬召開會議前,發佈了世界經濟前 景的最新報告,預測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的所有經濟體2015年經濟會增長3.8%,低 於4月預測的0.7%。2016年的預測下降0.8 %,降至4.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描述的情況是樂觀的—— 從中國經濟政策調整的原則出發。中國今 年經濟增長保持6.8%,預測2016年將增長 6.3%。
即使如此,原材料,尤其是受某些出口國 過量生產影響的石油價格的下降而造成負 面影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最大的交易 夥伴國家中的需求減少。美國利率的預期 增長也是影響邊境經濟體的財政狀況的重 要因素。 即使整體結果證明非洲將受損,然而,國 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負面影響不是對所有 非洲國家而言。奈及利亞是損失最大的國 家:今年,預計增長4%,去年則增長6.25 %。安哥拉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為3.5%,顯著低於2014年的5%。但是,對於其他國 家,中國原材料需求的減少卻帶來積極影 響。
在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石油進口國而言, 國內消費有所增長,估計平均增長7%。莫 桑比克、坦桑尼亞、衣索比亞、剛果民主 共和國和象牙海岸屬於這些國家——唯一從 這一非洲背景中獲益的。 其他原材料出口國——獅子山和尚比亞—— 按照預計,其經濟活動將在新常態的背景 下後退。其他國家也有自身的不足:2015 年,南非增長率將低於1.5%,迦納經濟將 放緩至3.5%。這兩個國家的失敗反映出能 源供給方面的不足以及財政整頓進程的進 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描述的框架預計原材料 價格將嚴重下跌,石油價格下跌46.4%, 金屬和農產品價格上漲16.9%。全球貿易 總額下降3.2%。這也符合北京在全球經濟 活動的國際政治承諾,即對國際經濟造成 較少負面影響。
「這些預測證明,這一政策的目的是減少 近期信貸和投資快速增長的漏洞,而不是 旨在對經濟活動的深層調整」,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注意到。也就是說,相信中國經 濟短期內將放緩,實施必要的改革後將在 中長期內恢復節奏。
但是儘管這一報告支持中國逐步 調整,這也不是該機構唯一考慮 到的。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 經濟學家Derek Anderson、Jorge I v a n 、 C a n a l e s K r i l j e n k o 、 P a u l o Drummond,、Pedro Espaillat 和 DirkMuir 在同一周發表一份檔,以解釋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影響。文 件稱有三種轉變。
第一種,中國經濟活動的長期低迷被錯誤 理解為週期性現象。影響為國內生產總值 下降1.6%,按照其在非洲經濟體的國際 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不同,影響也不同。對 於進口國,淨收入方面的影響是中性的( 對消費和生產而言是積極的,因為價格下 跌),但出口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預計將下 降0.5%。
第二種情況與已經表明的改革預期有關。 石油價格恢復增長(超過15%)。改革 對於非洲出口國而言是積極的(實際國民 生產總值增長超過一個百分點),但對進 口國無任何益處。對此,國際貨幣組織對 各國的預期各不相同。
最後,研究的作者稱,面對經濟活動的放 緩以及生產成本的提高,中國製造業活動 的2%被轉移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或許更有利於這些國家。這一地區的實際 國民生產總值較起點而言將增長四個百分 點。
這一研究不僅進行預測,該研究還區分哪 些是這些國家的固有弱點,哪些是中國經 濟行為造成的影響,分析國際對新常態的 反應。 該檔強調15年來雙邊貿易的緊密。去 年,雙邊貿易達1090億美元,年投資額 達20億美元——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吸收 的外資佔12%。2010年至2012年,中國 提供的信貸和援助達75億美元,中國還 與該地區的一些國家有特殊經濟合作,例 如奈及利亞、尚比亞、衣索比亞和毛里裘斯。
瑪麗亞·卡埃塔諾
2015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