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1日受權發佈《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檔連續第十二次聚焦「三農」,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新挑戰的背景下,此次一號文件有哪些新精神、新部署,對當前我國「三農」發展呈現出的諸多挑戰,文件有哪些破題之舉?對此各方十分期待。
突出強調「可持續」 傳遞發展現代農業明確信號 。
【困局與挑戰】
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以高投入的生產模式,實現糧食生產十一連增,近年來我國農業取得顯著成績。但同時發展中也面臨諸多新挑戰,日益稀缺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以及不具競爭力的價格,正對農業生產高投入高產出的舊有發展模式亮起「紅燈」,不少農民感慨「地越種越硬、越種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漲越高」,農業發展如何可持續,成為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新課題。
【文件破題】
檔提出,必須儘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檔提出要實施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行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
【專家點評】
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朱立志認為,當前「耕子孫田種當季糧」的舊有發展模式嚴重透支地力和產能,已走到盡頭。今天公佈的一號檔對「轉方式」濃墨重彩,極具針對性,傳遞出我國必須走現代農業道路的信號。
「檔提出要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這與以往更多地強調產量增長的表述有著明顯區別。中國強,農業必須強,農業的強不是體現在產量上,而是體現在競爭力上,這意味著農業在『轉方式』上將有更多突破。」朱立志說。
力爭「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富裕農民出實招 。
【困局與挑戰】
近年來,我國農民收入實現「十一連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然而,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佔農民收入大頭的打工收入,其增長前景不容樂觀;而在家庭經營性收入方面,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雙碰頭」,老鄉的種田收入增長空間進一步縮窄。新常態下如何讓農民持續增收,無疑成為「三農」工作的一大新挑戰。
【文件破題】
檔明確提出,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勢頭。檔強調,富裕農民,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開發農村二三產業增收空間,拓寬農村外部增收管道,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
【專家點評】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檔對農民增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內外兼具、多措並舉。文件提出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出鄉村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的思路,對提升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有一定幫助。此外檔提出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可進一步啟動農村要素資源,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檔提出充分發揮政策惠農增收效應。多年來,我國惠農資金量大,但使用效率並不高,發揮好政策惠農增收效應,可使每一分支農資金都發揮更大效能。」黨國英說。
新華網北京2月1日
電回望2014,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農民和農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斐然,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展望2015,如何在連年豐產增收後不斷鞏固農業農村持續向好的局面,是必須主動應對、著力破解的難題。
剛剛發佈的《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即2015年中央一號檔,對如何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現農業農村的新發展,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就是,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繼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農村法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新」要求,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闢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進一步讓農業強起來,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