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觀點 明佳 戒“毒”治療

明佳 戒“毒”治療

 

很難抗拒早上的想法,身體還在睡夢之中。前幾天我醒來時發現,臉書沒有任何意思,於是我決定關閉它。

 

第一天:在早餐時,咖啡、芒果奶昔和火龍果,再加一調羹蜂蜜,塗在白面包上ر對飲食講究起來,可能就是因為沒有了臉書,令生活有了新的開端。在桌邊安然就坐,眼睛盯著牆壁和一個空房間,看著擺在我面前的這一天。繼續閱讀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在最近幾個星期都沒繼續看這一本書。之後,在和朋友的閑聊中,我第一次告訴他我從臉書中走出來,他們說,這是真的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什麼也沒有發生,我這樣回答,我認為沒有必要向全世界展示任何我可以僅為我自己保留的東西。以後呢?但是一定發生了什麼事吧?沒有,什麼都沒有發生,在電腦前消逝的時間,嗯,我想看你這個決定能持續多久。在晚上,一場關於我離開臉書的討論又開始了。這個話題給人們提供了討論。

 

在最後點擊的一刻,我關閉了我的臉書賬戶,他們問我是否想要給我的朋友留下口信。若昂會想念你。安娜會想念你,索尼婭會想念你ةة這是情感訛詐。

 

第二天:在睡覺之前,我拿起了手機,就像往常所做的一樣。我已經忘記自己已經走出了臉書,還有,我現在感覺自己是一個更好的人。我收到了《中國日報》關於手機應用(Apps)的通知,諸如此類的事情:“關於印度人的荒誕可笑的、刻板的印象”。我關閉了《中國日報》的通知、《南華早報》的通知、英國廣播公司的通知、淘寶的通知,和關於北京污染情況的通知。從來沒有人必須要提醒我閱讀報紙,或者跑去看溫度計、上街購物。

第三天:重新開始了關於不要拋棄臉書的討論:它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文化日程表,一個消息的媒介,它可以使我們向爺爺奶奶展示我們的孩子,發布我們的文章,或者和二十年的老朋友保持聯繫。順便提一下,一個朋友告訴我,現在臉書的用戶都能寫詩,現在都變成了攝影師,而且他們都很聰明,都會閱讀外國報紙了。

 

第四天:在工作中,需要為一次採訪聯繫一個人,而且在臉書中有這個人的聯繫方式。我打了三次電話都沒有聯繫上,我更換受訪者。

 

第五天:這裏出現了第一個自救手冊。不要錯過:“電子版的七宗罪”,刊登在英國《衛報》網站上的交互式紀錄片。該紀錄片講的是現代技術的驕傲、淫欲、貪婪、暴食、嫉妒、憤怒和懶惰到達一個新的層面。

 

第六天: 將使用鉛芯筆和橫格紙寫信,回憶一下以前人們是怎麼和我聯繫,以及我以前怎麼聯繫他們。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Português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